回溯至 2015 年,以太坊初入市场,彼时因大众认知有限,市场关注度较低,价格在 0.5 - 1 美元间窄幅震荡,宛如一颗被埋没在沙砾中的宝石,尚未绽放光芒。进入 2016 年,随着项目逐步推进,其价值开始被市场挖掘。1 月 11 日,以太坊正式突破 1 美元,此后价格一路攀升,3 月 13 日达到 15 美元。在 Q2 季度,因 DAO 项目首次代币发行(IXO)大获成功,最高突破 26 美元。但好景不长,6 月 16 日,黑客利用 DAO 代码漏洞窃取约 5000 万美元的 ETH,价格在短短两天内暴跌至 11 美元。随后,以太坊在 2016 年下半年经历硬分叉、DDOS 攻击等波折,价格基本在 7 - 10 美元徘徊。
2017 年堪称以太坊价格腾飞的元年。加密社区与 dApps 开发者对以太坊的广泛应用,以及初始代币发行项目对其代币需求的激增,推动价格一路狂飙。3 月,价格上升至 45 美元;5 月 5 日,飙升到 95 美元;6 月 12 日,更是达到 400 美元的高位。然而,全球监管层的关注使得价格在 7 月 16 日回落到 150 美元。但以太坊的涨势并未就此停歇,9 月 1 日再次回到 400 美元高位,并在 12 月 11 日,由于 IXO 市场的持续刺激需求,攀升至 800 美元。2018 年 1 月 13 日,以太坊迎来高光时刻,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400 美元,彼时的加密货币市场牛市氛围浓厚,大量资金涌入,助推以太坊价格不断刷新纪录。
但随后,以太坊陷入漫长的熊市调整期。此后两三年间,价格基本在 100 - 300 美元区间波动,昔日的辉煌似乎远去。直至 2020 年,随着 DeFi 和 NFT 市场的兴起,以太坊网络活动激增,转账手续费飙升,虽价格一度受高交易成本和较慢确认时间困扰,但市场需求的提升为价格注入了新动力。2021 年,以太坊再次迎来爆发。4 月 2 日,价格突破前高 2040.62 美元,最高触及 2144.99 美元。5 月 6 日早间,更是突破 3500 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总币值高达 4000 亿美元。这一时期,加拿大上线三支以太坊 ETF、欧洲投资银行计划在以太坊网络发行数字债券等利好消息频出,加之市场资金轮动,早期比特币获利盘寻求新标的,以及新入场散户对以太坊的青睐,共同推动价格上涨。
进入 2022 年,以太坊在加密货币熊市中也未能幸免,价格从 3000 美元关口跌破 1000 美元关键位,最低触及 880 美元。不过,在预期 9 月 19 日(非最终日期)将迎来重磅升级 “The Merge” 的消息刺激下,8 月 11 日,以太坊价格突破 1900 美元,24 小时涨幅超 13%,在 7 月份价格回弹幅度达 56.69%,远超其他加密货币。此次升级将 PoW(工作量证明机制)转向 PoS(权益证明机制),对以太坊代币发行方式、数量等带来巨大改变,给市场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2018 年,以太坊价格从年初高位一路下跌,第一季度蒸发近 70% 市值。1 月时价格还一度超过 1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9000 元,随后旋即下跌至 600 美元,3 月中旬又从 600 美元急速跌至 450 美元,3 月 18 日晚短时间内回涨 20%,4 月 9 日交易价为 420 美元。2017 年 9 月 4 日之后,受 ICO 被全面叫停影响,价格曾一度下跌至 288 美元,后在 12 月稳步上升,12 月 19 日达到 836 美元高点。
以太坊每月价格的剧烈波动,背后是复杂的市场逻辑。从技术层面看,每一次重大技术升级,如 “柏林” 硬分叉提升区块 Gas Limit,降低 gas 费,提升用户使用积极性,都对价格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市场供需上,当 DeFi、NFT 等应用繁荣,对以太坊网络需求大增,推动价格上升;而大户集中抛售,如 2021 年 5 月 6 日,7 日内前 10 大流动地址中有 7 个大量抛售以太坊,合计约 129 万个,会造成价格短期下行压力。宏观环境中,加密货币市场整体牛熊转换深刻影响以太坊价格,牛市时资金大量涌入,熊市时则资金撤离。监管政策更是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全球各国监管态度差异巨大且政策多变,合规政策出台可能吸引资金流入,而限制交易、投资等监管措施则会打击市场信心,导致价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