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交易虚拟币违法吗?虚拟货币交易的法律红线与风险警示

2021 年 9 月 24 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这其中涵盖了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业务。私下交易虚拟币,本质上属于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范畴,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擅自公开发行证券、非法经营期货业务、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

从法律规定来看,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它缺乏国家信用背书,交易过程不受金融监管机构管控,这使得虚拟货币交易极易滋生赌博、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湖南省沅江市人民法院曾审理一起因买卖虚拟货币引发的纠纷案件,买家周某委托他人向郑某购买 BZZ 虚拟货币,后要求郑某返还资金。法院最终驳回周某诉讼请求,原因在于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公民参与虚拟货币交易需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此类交易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在实践中,虚拟货币交易往往借助互联网进行,具有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点,这加大了监管难度。不法分子利用这些特性,通过私下交易虚拟币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比如,一些犯罪分子将非法所得资金用于购买虚拟币,再通过虚拟币交易平台将虚拟币出售,将非法资金合法化。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此外,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即使是私下与境外平台或个人进行虚拟币交易,也无法逃脱法律的规制。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若违背公序良俗,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若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将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私下交易虚拟币看似便捷,实则隐藏着巨大风险。一方面,虚拟币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缺乏稳定价值支撑,投资者很可能在价格暴跌中血本无归。另一方面,由于交易不受法律保护,一旦遭遇交易对手欺诈、跑路等情况,投资者无法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损失难以追回。